2024xxmfnb 广州市黄埔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
2024年度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2日

单位名称: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

登记证号:030007

成立时间:2017-01-13

性 质:民办非企业

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请填写本年度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情况、履行登记手续情况、理事会召开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开展承诺服务和信息公开活动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等。举办过面向社会的研讨会、论坛的还应当填写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情况。
2、表格填写限制1500字内,若不够填写,可另附文档在此表下方的“其他说明”处上传文件。
3、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简要(限1500字)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2024年度工作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简要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于2017年1月经广州市黄埔区民政局批准正式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自成立至今,工作站一直坚守初心,通过“政府 专业机构 公众”的协同保护,有效提升了黄埔区文化遗产保护的效能和质量。 一、2024年度工作活动总体情况 (一)夯实文化遗产保育基础性工作。工作站在2024年继续在黄埔区民政局与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包含黄埔区不可移动文物监督保育、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保存、承接部门政府行政审批职能,组织专家评审会,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意见等。2024年,组织文物保育监督员共出动781人次,对黄埔区458处文物实施每周两到三次的日常巡查;组织文物保育监督员开展春节、清明、端午、五一等节假日期间的专项巡查,共出动40人次,巡查不可移动文物474次,做到巡查全方位无间断,有效地保护了黄埔区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严格执行月度活动记录制度,系统收录非遗保护、传承教学、展演展示等活动信息,形成标准化台账12期,同步建立“巡查-记录-分析-反馈”管理闭环,定期向文化遗产科提交动态监测报告,实现非遗保护工作规范化、数据化管理。积极开展全区各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分子、传承基地等的日常巡查,随时为非遗保护的各类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按时记录全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相关社会组织、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与传承活动,将活动内容按照月份做好记录。 (二)创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 技术”双支撑机制,工作站在黄埔区检察院与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检察院聘请我站技术人员为文化遗产检察官助理的优势,通过公益诉讼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化水平。例如,针对“于野罗公祠”违规经营餐饮问题,检察院联合工作站快速取证,督促相关行政机关终止租赁合同,恢复文物原貌。此外,黄埔区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组织非遗活动进社区,推动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 (三)公众保护意识宣传力度增强。工作站通过组织文物保育监督员的入户宣传及协助区文广旅游局开展非遗展演等活动,社区群众的参与度提升了60%。2025年1月,工作站联合检察院开展了普法宣传,萝岗香雪文创比赛吸引了超过千人参与,形成了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例如,2025年1月,工作站联合检察院在萝岗香雪文化节期间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通过现场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向社区群众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活动吸引了超过千人参与,显著提升了公众的保护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站站长再次被评选为“广州市向文物致敬人物”,配合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物局拍摄“向文物致敬”系列微视频宣传片。工作站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2017年的“广东省文化遗产突出贡献团体”和2018年的“全国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团队”等,2020年广州市首批文物保护典型案例。本年度,工作站因其高质量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广州市文物局关于开展“向文物致敬”活动中,我站站长被评选为“广州市向文物致敬人物”。 二、2025年度工作计划简要 2025年度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收尾阶段,我站将在继续夯实黄埔区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的同时,重点协助文物主管部门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审核、验收等相关工作。 工作站将继续不负主管部门众望,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组织专家顾问团队、专业技术人员,为黄埔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