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xxstnb 广州市黄埔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本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包括群团工作情况)简要字数限制在400到1700字之间,若不够填写,可另附文件在本页附件的“补充材料”处上传。
2、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学会组织建设 今年来学会对现有个人及团体会员信息进行了重新梳理,目前我学会共有个人会员数80人,团体会员数1个,其中理事数25人,监事数2人。积极主动地完成了2024年度社会团体的工作自查、经济普查、年度总结以及其他事物的年度审查工作。 二、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与5所学校共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示范学校,与怡园小学合作拍摄“岐黄进万家”系列之岐黄小神农24节气养生科普宣传17期,并在省科协平台粤科网、人民号、区融媒体、区教育局与区科协等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专栏。(二)继续开展“医二代”中医药科普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到中医院观摩中医药非药物治疗、中药材实物展示等,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三)“岐黄进万家”中医药文化科普志愿服务项目。2024年10月该项目荣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2025年度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项目,在区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中荣获银奖。 (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组织中医药文化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机关等,先后在义诊21次,服务就诊患者10万余人。 (五)联合主办黄埔区第四届膏方节。通过联合主办黄埔区第四届膏方节暨大型义诊中医药文化展示活动,丰富健康养生内涵,弘扬中医药文化。(六)广州首个中医药文化集市。2024年8月,承办广州首个中医药文化集市,邀请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广州市中医药管理处处长、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8家医疗机构、13家区内医药企业、3所中小学校4个文化单位参加,全场接待群众2万余人,受到22家媒体关注报道。(七)黄埔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2024年9月承办黄埔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受到广大媒体、合作伙伴、中医药学者和代表的广泛关注,与会人员达500人。(八)黄埔区第二届中医药文化集市暨第四届膏方节活动。2024年11月举办黄埔区第二届中医药文化集市暨第四届膏方节活动,吸引了近6万人体验,共同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九)萝岗万达首届健康文化节。2024年11月,参加萝岗万达首届健康文化节暨中医义诊活动,派出30余名医务人员,接待市民3000余人。 三、推动中医药示范区建设 充分发挥学会学术性团体作用,围绕我区中医药工作重点,推动中医药示范区建设。一是组织学会专家到辖区各单位开展中医药示范区建设指导;二是做好薪火相传,打造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长江学者工作室”和“广州市中医方证重点实验室黄埔临床基地”、“陈家旭、张冲”等多名专家团队建设。三是牵头联合西南片区基层医疗机构成立中医医联体,深化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 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举办2024年黄埔区中医药传承创新骨干人才培训班,加强高层次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采取轮训的方式,已举办10期传承创新骨干人才培训班,。通过“埔聚名医”师承项目,设立名中医结对带教长效机制,培养新时代传承和创新型中医药临床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黄埔区推动中医药发展。 2.认真组织各级科研申报工作。2024年组织申报立项1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中医药科普课程研发项目》和1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基层科普活动项目》。其中《科普课程研发项目-急救知识进校园,守护生命伴成长》项目在中学举办6场宣讲,该项目被区科协评为一等奖。组织申报2025年广州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科技项目2项,2024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面上项目3项,2024年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项。3.加强对外交流活动。举办市级继续医学项目6项,举办省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学习人员达1000余人,学员反响良好。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药科普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荣获第五届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官方支持媒体。 五、2025年工作重点 (一)有序推进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工。 (二)搭建好黄埔区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 (三)指导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继续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积极申报区科协科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