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xxstnb
广州市黄埔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欢迎光临广州市黄埔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社会组织业务办理登录
|
加入收藏
广州市黄埔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
2023年度
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4年6月17日
单位名称:
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
登记证号:
440112282
成立时间:
2022-12-29
性 质:
社会团体
公示项目
封面目录
基本信息
内部建设情况
分支机构
代表机构
办事机构
实体机构
本社会组织党员及群团情况
党组织工作情况
资产负债表
业务活动表
现金流量表
2023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简要
会费
公益活动支出明细表
公益活动支出明细表
法律法规规章中明确规定的职能
行政机关委托授权的事项
举办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
举办研讨会、论坛、讲座、报告会的情况
经批准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举办培训、职称评审、认证、鉴定等活动
2023年度开展援藏援疆活动情况
2023年度参与“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工作情况
2023年度参与“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工作
2023年度与东西部协作工作情况
2023年度参与广东省“百城千社万企助就业”工作情况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业务主管单位初审意见
收费情况自查自纠表-会费
附加表
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本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下年度计划简要字数限制在1000到1700字之间,若不够填写,可另附文件在本页附件的“工作报告补充材料”处上传。
2、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本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
2023年度业务活动:1.2023年度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表决通过法人代表由任蜜同志变更为邵先辉同志,同时通过了《关于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新增会员单位的议案》,会上通过了《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2024年工作计划》;2.开展了42家会员单位走访活动,了解各会员单位绿色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3.每天发布每日碳讯。下年度主要工作计划,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强化内生动力的基础上,促进会将积极与主管单位、行业协会、企业等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促进会五大核心职能,为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打好基础,做好促进会日常运维工作 激活促进会各项职能、规范促进会发展,全面推动促进会建设完善健全;根据章程规定,组织召开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和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分享促进会工作成果和工作体会,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促进会工作奠定基础;吸纳更多区内绿色低碳企业成为促进会成员单位,会员单位数量到2024年末至少扩充至60家。 二、增进了解,开展会员单位走访活动 开展促进会会员单位走访活动,深入会员单位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会员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及绿色低碳发展情况,搭建起促进会与会员单位之间深层次沟通的桥梁,增进会员单位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促进会内部凝聚力。同时,通过走访会员单位形成活动新闻稿,宣传会员单位助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双碳目标达成所做的绿色相关工作;走访过程中同步收集会员单位资料和绿色案例,整理并汇编成《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宣传册,进一步提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绿色低碳形象。 三、扩大影响,组织“双碳”科普宣传工作 1、运营“双碳”相关微信社群及微信公众号 每周于“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微信社群分享全国“双碳”相关最新政策、行业行动、碳价等资讯及其他相关内容,同步运维及活跃其他“双碳”相关微信社群;通过运维“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促进会动态,做好绿色低碳宣传工作,在运维中不断充实平台内容,增强促进会的影响力。 2、开展“双碳”交流沙龙、专场研讨会 举办两期“双碳”创新发展主题沙龙,初步拟定“碳金融”、“碳技术”为沙龙分享主题,就相关主题邀请优秀节能降碳企业代表及行业专业进行实践经验分享,深入宣传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企业节能降碳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专业帮扶,推动“双碳伙伴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和节能降碳技术水平,推动以“政府牵头、协会组织、专家帮扶、技术支持”为一体的“双碳伙伴计划”。由区政府单位牵头,通过促进会号召并遴选出园区优秀企业节能降碳技术人员、外部顾问组成专家团队,对成员单位或其他区内企业的“双碳”巡诊或座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升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促使企业自觉落实责任主体,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碳管理绩效水平。通过“双碳伙伴计划”的实施,以切实解决区域与企业绿色发展难题为目的,创建完整通畅的政企社沟通平台,从源头管理上为企业节约成本,最终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双碳治理体系”,建立长效化双碳管理机制。 五、对外交流,带动园区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1、推动园区对外考察,交流学习绿色发展经验 开展与其他国家级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及其他类似绿色低碳平台(如苏州工业园区绿色产业协会、上海闵行经开区绿色共建联盟等)交流互访活动,通过展厅参观、绿色发展经验交流座谈等对外考察工作,推动广州开发区更好地了解和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优秀“双碳”工作案例与经验,推进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推动企业对外交流,带动成员单位绿色转型升级 开拓多种渠道为企业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通过“会员单位走访活动”,邀请企业随同走访、实地考察参观,了解与学习其他企业“双碳”实践经验,沟通交流可复制、可实践的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方案等相关问题;通过“双碳”交流主题沙龙,让企业了解目前绿色转型升级的痛点难点,获取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升级。
2023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
2023年度业务活动:1.2023年度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表决通过法人代表由任蜜同志变更为邵先辉同志,同时通过了《关于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新增会员单位的议案》,会上通过了《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2024年工作计划》;2.开展了42家会员单位走访活动,了解各会员单位绿色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3.每天发布每日碳讯。下年度主要工作计划,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强化内生动力的基础上,促进会将积极与主管单位、行业协会、企业等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促进会五大核心职能,为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打好基础,做好促进会日常运维工作 激活促进会各项职能、规范促进会发展,全面推动促进会建设完善健全;根据章程规定,组织召开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和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分享促进会工作成果和工作体会,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促进会工作奠定基础;吸纳更多区内绿色低碳企业成为促进会成员单位,会员单位数量到2024年末至少扩充至60家。 二、增进了解,开展会员单位走访活动 开展促进会会员单位走访活动,深入会员单位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会员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及绿色低碳发展情况,搭建起促进会与会员单位之间深层次沟通的桥梁,增进会员单位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促进会内部凝聚力。同时,通过走访会员单位形成活动新闻稿,宣传会员单位助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双碳目标达成所做的绿色相关工作;走访过程中同步收集会员单位资料和绿色案例,整理并汇编成《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宣传册,进一步提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绿色低碳形象。 三、扩大影响,组织“双碳”科普宣传工作 1、运营“双碳”相关微信社群及微信公众号 每周于“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微信社群分享全国“双碳”相关最新政策、行业行动、碳价等资讯及其他相关内容,同步运维及活跃其他“双碳”相关微信社群;通过运维“广州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会”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促进会动态,做好绿色低碳宣传工作,在运维中不断充实平台内容,增强促进会的影响力。 2、开展“双碳”交流沙龙、专场研讨会 举办两期“双碳”创新发展主题沙龙,初步拟定“碳金融”、“碳技术”为沙龙分享主题,就相关主题邀请优秀节能降碳企业代表及行业专业进行实践经验分享,深入宣传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企业节能降碳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专业帮扶,推动“双碳伙伴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和节能降碳技术水平,推动以“政府牵头、协会组织、专家帮扶、技术支持”为一体的“双碳伙伴计划”。由区政府单位牵头,通过促进会号召并遴选出园区优秀企业节能降碳技术人员、外部顾问组成专家团队,对成员单位或其他区内企业的“双碳”巡诊或座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升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促使企业自觉落实责任主体,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碳管理绩效水平。通过“双碳伙伴计划”的实施,以切实解决区域与企业绿色发展难题为目的,创建完整通畅的政企社沟通平台,从源头管理上为企业节约成本,最终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双碳治理体系”,建立长效化双碳管理机制。 五、对外交流,带动园区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1、推动园区对外考察,交流学习绿色发展经验 开展与其他国家级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及其他类似绿色低碳平台(如苏州工业园区绿色产业协会、上海闵行经开区绿色共建联盟等)交流互访活动,通过展厅参观、绿色发展经验交流座谈等对外考察工作,推动广州开发区更好地了解和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优秀“双碳”工作案例与经验,推进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推动企业对外交流,带动成员单位绿色转型升级 开拓多种渠道为企业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通过“会员单位走访活动”,邀请企业随同走访、实地考察参观,了解与学习其他企业“双碳”实践经验,沟通交流可复制、可实践的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方案等相关问题;通过“双碳”交流主题沙龙,让企业了解目前绿色转型升级的痛点难点,获取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升级。
字数限制在1000到1700字之间。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