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4年年度工作计划简要(限1500字)
(请填写本年度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情况、履行登记手续情况、理事会召开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及开展扶贫工作情况。举办过面向社会的研讨会、论坛的还应当填写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情况。)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2023年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 和2024年年度工作计划简要》 2014年,黄埔区以广州市建立文物巡查员队伍为契机,采取符合我区实际的灵活方法,创建了“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员工作站”。2017年1月,“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正式在黄埔区民政局批准成立,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的运作模式解决了黄埔区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人才、资金、技术困境,未来更有希望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黄埔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中国特色的“自上而下”文化遗产管理的体制下,有效融合政府和公众力量,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尝试,更可为未来各地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所借鉴。分别于2017年获得“广东省文化遗产突出贡献团体称号”、2018年获得“全国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团队称号”、2019年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模式入选国家文物局课题组主编的《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20年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模式评选为“广州市首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工作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履行登记手续,按照章程要求及时召开理事会,本年度内,召开理事会议两次,成立了工会,并选举产生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及经费审查委员会。本年度内,我站经营地址发生变化,及时召开理事会,并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了变更手续,更换新的登记证书。
工作站成立至今始终保持初心,在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本年度继续开展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主要负责:黄埔区不可移动文物日常巡查监督、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在业务主管部门要求下及时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抢险工作、组织技术审查咨询服务等工作。本年度来,出动1643人次,巡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次、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560次、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404次、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058次、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9478次,及时发现文物本体或周边可能威胁到文物安全的问题,及时上报区文广旅游局,协助检察院或执法部门跟进处理、督促落实整改,确保文物安全。
工作站还承担了区文广旅游局行政管理技术审查和咨询部分的职能,协助区文广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咨询等会议近百场,及时为黄埔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专家团队保障,确保文化遗产保护高质量传承与发展。
除此之外,工作站在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方面,组织专业力量对黄埔区已有非遗项目资料进行查漏补缺、修订整理,建立和完善全区非遗代表性项目档案,形成非遗数据库的基本资料。本年度内,主要完成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群体申报工作;主动联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节目组,合作拟定黄埔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宣传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宣传工作。目前节目组已经完成对省级项目扒龙舟的采访工作,下一步将按照计划开始对其他项目的宣传。
今后工作站将继续加强日常运营管理,提高文化遗产保育团队专业素养;继续强化文化遗产的监督和保护,确保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吸纳社会积极因素和公益资金资源,与社会力量充分合作,进一步承接政府有关部门下放的业务职能;寻找试点,创造条件,创新方式,在社区内开展面向广大社区群众的文物宣传教育专题活动;扎实基础,深化探索,拓展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员工作站的运行模式。2023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 字数限制在1500字之内。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