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4年年度工作计划简要(限1500字)
(请填写本年度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情况、履行登记手续情况、理事会召开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及开展扶贫工作情况。举办过面向社会的研讨会、论坛的还应当填写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依托一支由160名内地籍、40名港澳籍和7名新加坡籍共同组成的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调解员队伍,截至2023年底,共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710件,涉案标的额超1.1亿元。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调解中心严格按照章程及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开展工作。2023年2月召开一届四次理事会,对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计划进行了专项讨论,并通报了2022年度财务情况。同时,调解中心重视日常月报、年报、信息简报、项目推进情况的报送机制,与业务指导单位、各工作站、服务站、调解员之间形成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二、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提升人员专业能力。2023年,我中心为一体融合推进调解工作相关人员政治、业务、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线上线下组织河源市、清远市、云浮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相关同志及各县(区)负责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工作的执法人员、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参加培训。三、设深圳熙业工作站,丰富调解服务平台。2023年7月10日在广东熙业律师事务所设立调解中心深圳首家工作站——深圳熙业工作站。截止2023年,我中心已建立广州盈科、惠州盈科、广州股交、深圳熙业4家工作站。四、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2023年,累计开展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诉前案件调解108件(含涉港澳及涉外案件24件);开展黄埔法院庭前案件调解16件(含涉港澳及涉外案件1件);开展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44件(含涉港澳及涉外案件33件);开展社会案件调解65件。五、深入地市开展服务,助力湾区协同发展。在清远、英德、茂名、河源、惠州等地通过建立维权保护工作站、开展一对一诊断、开展培训等方式,建立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帮助地市知识产权多元解纷工作。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区域调解互助互鉴。调解中心积极开展湾区合作交流,与日本知识产权协会、国际争议解决及风险管理协会、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粤港澳机构和高校建立友好交往关系,开展座谈交流会、论坛、游学活动,助力湾区融合发展。七、受到中央政法委书记等领导的关注。2023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一行深入广州市黄埔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称“综治中心”)调研时,重点关注了调解中心的工作,询问了调解中心的接访量、调解成功率、案件调解类型等。2024年工作计划如下:一、以创新手段优化调解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规范》的优化完善。建立融合风险监测、估值及调解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工作。二、以务实姿态拓宽调解工作范畴。将司法调解、社会面调解、辅助行政裁决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中心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丰富调解中心案件来源。同时,与社会面有影响、有需求的机构、企业开展合作,拓宽社会案件来源。三、以高质量要求提升调解工作效能。进一步优化调解员队伍,整合技术类、法律类等不同类型调解人员的综合优势,促进纠纷的高效和有效解决。同时,通过调解经验分享、调解实战演练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调解员技能和专业素质。四、用开放思维广泛联动港澳及海外机构。我中心将继续保持与服务站、工作站之间的紧密联系,联络港澳、海外团体,借助黄埔区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窗口”受理优势,广泛推广和传播调解理念,推广和谐、互利、平等的调解文化,及时为粤港澳三地企业、商业组织和个人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
2023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 字数限制在1500字之内。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